三十多年前的往事,也已如烟似梦了。可老师当年给我们讲诗论学时的澎湃激情与清亮声音,即使在我三十多年后的梦里,仍是那么生动明晰!
我1982年入北师大中文系,1987年读当代中国文学专业研究生,遇见任洪渊老师时,正值诗人的盛夏。他的诗,他的文,给了我一个又一个的震撼。我惊讶于他诗中开阔神秘的意象和磅礴气势,也诧异于他将巨大深情化作漫天初雪之花景开成海之花潮的新奇诗语,更目眩于他诗化哲理散文中升起的语言自明之光。不过20世纪90年代初我就离开中国了,三十多年来一直辗转海外。当年还没来得及对老师的诗文展开探索,许多好奇就一直隐在心中了。但每次当我教学生中国诗词,讲到屈原“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或李白“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时,就不由自主地想到任老师,那些不曾来得及问的问题,就会在心中响起:老师,您如此磅礴的气势从何而来?如此执着的探求之力源自哪里?而如此巨大的深情又因何而生?老师,您对美对情感的感受力怎么这般敏锐?对诗文构思、字词斟酌怎么这般独辟蹊径?而对语言的思考又怎会这般澄净?老师,您清癯的身躯里怎能发出那么洪亮激越的诗声?宽阔的前额后面怎会有这么多的异想奇思?而您明亮的眼睛里为何又总有那么一丝迷蒙和忧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