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花费甚多,但是50到100亩的田,加上一个大牲口、两三个劳动力,每年赚到的钱大致可以满足这样的生活条件和标准。所以可以说,汉代的老百姓基本上过着自给自足,相对美满和殷实的生活。
除了汉代基层老百姓的财产状况外,我们还要谈谈一些民间组织。河南省偃师商城博物馆里,保存着东汉的《侍廷里父老买田约束石券》,这是一件刻在石头上的契约文书,叫“石券”。所谓的“父老”,就是为了承担“父老”这样一个职务,大家立下的一个契约,这个契约被称为“”。这个“父老”讲的是什么情况呢?就是这个东汉的侍廷里(“里”相当于我们今天的一个村,靠近县城,就叫里;靠近乡村,就叫聚),一共有25户人家,他们一共敛了61500钱,买了82亩的田。这块田每亩值750个铜钱,可见这个田的质量还是比较高的。这块82亩的田是如何使用的呢?不是说这82亩的田归某一个人,这82亩的田是作为这25户人家的公共财产,由里父老租用。里父老就是这个社区的负责人。在汉代,如果被选为父老,可以说是一种负担,也是一种额外的任务,谁当了这个里的父老,就把这个田租给他使用,他就可以种植这个82亩的田,同时他就要承担相应的作为父老的义务和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