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说一千道一万,朱家的天下却恰恰就是在他的手上断送了,他背着亡国之君的巨大压力走投无路,就连最后殉国的遗体,都只能用门板潦草地抬进一个妃子的陵墓勉强掩埋,崇祯皇帝下葬当日,只有一个被俘的皇子和两个亲王在场,就算是有亲人送行了,朝中遗臣竟然没有一个主动站出来前往扶柩,作为一个皇帝的葬礼悲凉冷清如此地步,也实为罕见。直到今天,我们去十三陵所看到的,依然是其他恢弘庄严的陵墓(以万历的定陵为最)丛中,崇祯的思陵异常简陋而荒凉地蜷曲着,在其中显得格格不入,就仿佛是他本人因为亡国耻辱处在众多祖先面前而无颜以对的样子,又像是一个呼应着他执政生涯的凄惨象征,斯情斯景在曲曲折折的十三陵中十分耐人寻味。
2.君王是历史的奴隶
《战争与和平》中有这样一句话:君王是历史的奴隶。在中国古代社会专制集权达到极盛的时代,这句话甚至更为准确,我们看了一路关于明亡清兴的故事,应该会体会得很深刻了吧——没有人能和历史作对,没有人能和时间作对。每个人看似都在按自己的意愿生活,但是每个人其实都是历史舞台剧上被摆弄的傀儡,冥冥中受着既定进程的指挥在走,你所认为的翻江倒海、改天换日,在整个史事大背景下不过是一个异常渺小的点往左拐一点、往右倾一下的动作,实在碍不到大局。而再回到明末,所谓“事事乃亡国之象”也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那是至少从嘉靖开始的几代人不懈的努力,才把朱家这把沉甸甸的百年龙椅推到悬崖边上。临近王朝末日,这龙椅的重心已经悬在半空外,挨一下都会毫无悬念地翻下万丈深渊——而此时坐上去的,恰恰就是崇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