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世纪中期发展起来的非营利组织、行业协会、中介组织和社区组织已经架构起政府与市场、政府与社会之间的沟通桥梁,也逐渐提高和增强了社会自治能力,完全有能力承接“民生安全保障网”建设进程中的技术性与事务性工作。民生安全标准的调整时机与调整内容、民生安全标准执行的监督方式和监督环节在本质上属于事务性和技术性业务,是政府可以交给社会的职能,由专业社区和民间组织承担也更有效率。
经过20多年的发展,中国各类民间组织和社会组织已经动员和集中了大量社会力量与资源,在环保、慈善、交通安全、健康等领域深耕细作了多年,积累了许多与安全、风险有关的管理经验与工作模式,更重要的是积累了许多与基层民众沟通的经验,有助于宣传安全标准,在监督安全标准执行方面有其独特手段。
风险社会时代的到来一定程度上是社会信任与合作危机的反映,将社会纳入民生安全保障网构建是有意识地重视“社会资本”、重建社会信任的实际行动。社会资本包含互惠、规范、公民参与以及社会信任,与民间和社会组织展示出来的志愿性、合作性、公益观念、信任、容忍等原则具有价值契合性,两者都有助于培养社会信任和公共参与,是解决民生安全风险问题特别需要的时代精神。“掷出窗外”有效参与食品监督已经证明了这一点。